愛因斯坦給女兒的一封信,愛因斯坦的一生

2021-03-03 20:31:30 字數 5956 閱讀 2718

1樓:匿名使用者

愛因斯坦關於信的說明朋友們, 如果你們給2023年後的子孫寫一封信, 你們會寫什麼呢?如果我來寫,我相信他們的智慧一定會對我們現在的情況有足夠的瞭解,我不...

愛因斯坦的一生

2樓:靠名真tm難起

一、早年生活與教育

愛因斯坦於2023年3月14日出生在德意志帝國(德國)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商人。母親寶琳·柯克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演奏鋼琴造詣深厚。

2023年,舉家遷往慕尼黑,愛因斯坦的父親與叔叔在那裡經營一間電器公司,專門設計與製造電器。

愛因斯坦一家是不遵循猶太教規的阿什肯納茲猶太人。愛因斯坦學習說話的速度比較緩慢,父母因此很擔心,甚至曾經找過醫生看診。他2歲後才學會使用字詞,並且養成一種奇怪習慣,就是每當他想要說話之前,他都會先小聲的對自己說幾遍,直到覺得滿意,才會大聲說出來。

家人都很擔心,怕他以後會有學習障礙。

在4歲或5歲時的某天,父親送了一隻指南針給臥病在床的愛因斯坦,他深深地被磁針展現出的奇異行為所迷住,這成為他以後對物理學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大約在那時期,他開始學習拉小提琴。愛因斯坦5歲時進入一所天主教小學就讀。

8歲時,他轉學到路特波德文科中學,這學校很注重數學、科學、拉丁文與希臘文。在這裡,他獲得7年良好的教育。

愛因斯坦的父親所經營的電器公司,因無法與大公司競爭而被迫於2023年關閉,全家隨後搬至義大利帕維亞,只有愛因斯坦繼續留在慕尼黑完成學業。雖然他住在遠房親戚家裡,但他心裡仍有被丟棄的感覺。

嚴格**的校風與機械式的學習方式令他難以忍受。那年年底,他藉口身體不適,毅然決然地離開學校,搬去帕維亞與家人會合。這樣,他也可以避免從軍。

後來,他決然放棄德國國籍,成為無國籍人。在義大利的時期,年僅16歲的他撰寫了有生以來第一篇理論物理**,標題為《磁場裡以太的狀態的研究》。

年僅16歲的愛因斯坦參加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2023年入學考試,這時的他比大多數考生至少要小兩歲。雖然他在數理科部分得到高分,但沒有通過考試的文科部分。理工學院院長建議他先完成高中學業,因此他進入瑞士阿勞的阿勞州立中學讀書,住在教授焦思特·溫特勒的家裡。

幾個月後,他愛上了溫特勒的女兒瑪莉。隔年9月,他成功通過瑞士高中畢業考試,大部分學科都獲得優良成績,特別是在物理與數學兩個學科,都得到了最高分6分。

愛因斯坦的父親很希望愛因斯坦能夠繼承他的電機工程事業,但愛因斯坦對這不感興趣,他認為對他而言這是大材小用。2023年,年僅17歲的愛因斯坦獲准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係數理科學習物理。他在那裡遇到未來妻子米列娃·馬利奇。

同班六名學生中,米列娃是唯一女性,她比愛因斯坦大三歲。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在物理方面有共同的興趣與目標,久而久之漸漸擦出愛情火花。

2023年,愛因斯坦獲得教學文憑,平均分數為4.9,是全班五名學生中第四名;米列娃的平均分數為4.0,是最後一名,校方不准她畢業,必須留級一年。

有些人認為,米列娃與愛因斯坦合作寫出著名的2023年**,但物理歷史學者經過仔細研究後,找不到任何證明她做出實質貢獻的依據。

二、婚姻與家庭

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的一封早期往來信件於2023年被發現與發表,信中透露他們在婚前曾有一名稱為麗瑟爾的女兒。。2023年初,麗瑟爾誕生在塞爾維亞諾威薩米列娃的孃家。米列娃並沒有帶著麗瑟爾回瑞士,麗瑟爾的命運至今仍舊未知。

愛因斯坦可能從未見過麗瑟爾。在2023年9月一封寫給米列娃的信裡,愛因斯坦最後一次提到她,內容暗示女嬰可能被收養或死於猩紅熱。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在2023年1月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於2023年5月在瑞士伯爾尼出生。二兒子愛德華·愛因斯坦於2023年7月在瑞士蘇黎世出生。

4年後,愛因斯坦任聘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一家人又再搬回德國柏林。由於夫妻感情不好,米列娃帶著兩個兒子到蘇黎世居住,愛因斯坦仍舊留在柏林。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他倆已分居5年,但婚姻終舊無法挽回,他們正式於2023年2月14日離婚。儘管有報道指出,他為了離婚把光電效應的諾貝爾獎金全部給了米列娃,但是愛因斯坦與妻子和孩子間的信件表明大部分獎金被他用來在美國投資了,其中很多都在大蕭條中成為了泡沫。

二兒子愛德華對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興趣[29],20歲時精神崩潰,醫生診斷為思覺失調,母親長期照顧他。母親百年後,他被送進精神病院生活,直到2023年過世。

愛因斯坦和米列娃的婚姻並不快樂。愛因斯坦曾經在2023年寫信給他讀中學時的女友瑪莉·溫特勒,在這封於2023年被公開的信裡,愛因斯坦寫到他的婚姻狀況:「每一分鐘空閒時間,我都以誠摯的愛想到你;我現在感受到只有男人能夠感受到的不快樂。

」那時,米列娃正懷有二兒子愛德華。

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愛爾莎·愛因斯坦是他的親戚,在父系方面,他們都是同一位曾祖父的後代,在母系方面,他們都是同一位外祖父的後代。他們在2023年6月2日結婚。2023年,為了逃避納粹德國,他們移民到美國,居住在普林斯頓。

兩年後,愛爾莎被診斷出患有心臟與腎臟疾病,必需臥床休息。她的病情迅速惡化,並於2023年過世。2023年,他的繼女瑪歌(margot)將他介紹給瑪格麗塔(margarita konenkova),之後兩人墜入戀愛。

一位**間諜專家指認瑪格麗塔是**間諜,但這說法尚未被歷史學者證實。

三、瑞士專利局

愛因斯坦在2023年畢業,沒能留校擔任助教,接下來兩年時間都沒能找到教職。2023年獲得瑞士國籍[,由於健康因素,他沒有被徵召入伍當兵。2023年在大學同學馬塞爾·格羅斯曼的父親協助下,成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助理鑑定員,從事電磁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鑑定工作。

2023年成為正式職員。

愛因斯坦在專利局的工作很多都是與電訊號傳遞、機電時間的同步化這類技術問題有關,這兩類技術問題也時常會明顯地出現在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裡,而這些思想實驗最終導致愛因斯坦作出關於光的性質與時空之間的基礎關聯的大膽結論。

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並且和在伯爾尼遇到的幾位朋友組成討論小組,自嘲地取名為「奧林匹亞學院」。他們時常定期聚集在一起討論科學和哲學,共同閱讀昂利·龐加萊、恩斯特·馬赫和大衛·休謨的著作,他的科學哲學的發展因此深受影響。

四、學術生涯

愛因斯坦最早於2023年已在極具權威性的德國《物理年鑑》發表**《毛細現象的結論》,由於這篇**的基本猜測並不正確,其對於日後物理學的發展並沒有給出任何實質貢獻。[那年,他決定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由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並不提供物理博士學位,他必須通過特別安排從蘇黎世大學得到博士學位。

隔年,他成為蘇黎世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阿爾弗雷德·克萊納的博士學生。那年11月,他寫完了初版的博士**,但克萊納並不滿意這**,特別是愛因斯坦在**裡對於其它科學權威的攻擊。經過努力改善,2023年,他的博士**《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終獲接受,他可以得到博士學位。

同年,他發表了關於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關係的四篇**,在物理學的四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該年被後人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到了2023年,愛因斯坦已被公認為物理學領域的頂尖學者,伯爾尼大學聘請他為講師,但由於薪俸微薄,他仍需繼續在專利局工作。隔年,蘇黎世大學新設立了一個理論物理學副教授席位,克萊納很想讓愛因斯坦專任這份工作,可是克萊納很不欣賞愛因斯坦的教學風格,他講課時會長時間獨白,並且缺乏條理,愛因斯坦只好提議,在蘇黎世的物理學會開一場講課,請克萊納再評估一次。

經過精心準備,愛因斯坦的講課獲得好評,克萊納於是向蘇黎世大學推薦愛因斯坦,「自從他在相對論的成就之後,他已是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學者之一……愛因斯坦博士會證實他也是一位教師,因為他的才智與良心會在必要時間促使他接受建議」。愛因斯坦成為蘇黎世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副教授,他辭去了專利局工作。

2023年7月,他又回到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主要是教導分析力學與熱力學,在學術研究方面,他專注於引力問題,與數學家朋友馬塞爾·格羅斯曼共同嘗試找到解答,突破似乎在望,但真正嚴格表述還要等待幾年。

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特的邀請,愛因斯坦於2023年回到德國擔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1914-1932)兼柏林洪堡大學教授,而且不需要在課堂擔任教職。很快地,他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2023年,又獲選為德國物理學會的會長(1916-1918)。

愛因斯坦於2023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根據這理論,他預言,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時會被彎曲。2023年,這預言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觀測2023年5月29日日食的結果所證實。

全世界的很多新聞**都以頭版報導這驚人的觀測結果,愛因斯坦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物理學者,同年11月7日,英國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標題宣告,「科學革命,宇宙新理論已將牛頓繪景推翻」。

2023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開創了鐳射學術領域。

由於在光電效應方面的研究成果,愛因斯坦獲授予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相對論,原因是相對論被認為仍舊存在爭議。

五、普林斯頓歲月

202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那時,愛因斯坦正在美國,由於納粹黨鼓吹反猶太主義,愛因斯坦知道他無法返回德國。3月,愛因斯坦與妻子愛爾莎坐船來到比利時。

途中,愛因斯坦獲知,納粹藉口闖入了他的暑假小屋,又沒收了他的心愛小船。

抵達安特衛普後,他立刻到德國大使館繳回護照,並且宣佈再度放棄德國國籍,他又向普魯士科學院提出辭呈,他在辭呈裡表示,「就目前情勢來看,他覺得無法忍受倚賴普魯士**。」

回到美國後,10月,愛因斯坦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常駐教授,他此後有生之年,幾乎都在這裡度過,他再也沒有踏上歐洲一步。除了愛因斯坦以外,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約翰·馮·諾伊曼、庫爾特·哥德爾與赫爾曼·外爾等等世界級學者也都獲聘來到這裡做研究。

愛因斯坦與哥德爾成為忘年之交,他們每天都會一起走路到研究室工作,途中順便討論一些科學問題。愛因斯坦本性幽默,很喜歡開玩笑,而嚴肅的哥德爾則疑心很重,時常憂慮、鬱悶;愛因斯坦極力主張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則是現代邏輯學的重要里程碑。在某些方面,他們很像對方,他們都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性,想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在這段時期,愛因斯坦嘗試發展出統一場理論,駁斥量子物理的哥本哈根詮釋,但都沒有獲得重大突破,他逐漸地與物理研究的主流趨勢脫節。

六、二戰和曼哈頓工程

在2023年,包括利奧·西拉德、愛德華·泰勒、尤金·維格納在內的一群流亡物理學者試圖警告美國**,揭露納粹德國正在進行的原子彈研究;他們把警告美國人民視為己任:德國科學家也許會贏得製造原子彈競賽的勝利;希特勒會毫不猶豫地使用這種**。

為了要讓美國警覺到原子彈的巨大威脅,他們曾拜訪愛因斯坦,告訴他殺傷力超強的原子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被製成。愛因斯坦支援和平主義,他正在專心研究統一場理論,並不清楚核子研究的最新發展,他從未想到這項技術的進展會如此快速。

愛因斯坦被說服藉助其崇高聲望和西拉德寫信給美國**富蘭克林·羅斯福。他們還建議美國**注重並直接介入核**研究。這封信被認為是,美國在參與二戰前夕,大規模核**研究的關鍵激勵因素。

羅斯福不能冒險讓希特勒搶先掌握原子彈技術。由於愛因斯坦的信件,美國加入研製原子彈競賽,依託其巨大的材料、金融、科學資源曼哈頓計劃,成為在二戰中唯一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

七、晚年時的愛因斯坦

對愛因斯坦而言,「戰爭是一種疾病……他呼籲抵抗戰爭」。寫給羅斯福的那封信違反了愛因斯坦所支援的和平主義。在過世之前一年,愛因斯坦對老朋友萊納斯·鮑林說:

「我一生之中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我簽署了那封要求羅斯福**製造核**的信。但是犯這錯誤是有原因的:

德國人制造核**的危險是存在的。」

八、離世

愛因斯坦69歲時被診斷出患有腹主動脈瘤,著名腸胃科權威醫生魯道夫·尼森是他的開刀醫生,他用玻璃紙緊緊包住葡萄柚尺寸的瘤,試圖促使血管纖維化,降低破裂的風險。愛因斯坦可能因此手術多活了幾年。

2023年4月13日,愛因斯坦的腹主動脈瘤破裂,引起內出血。他正在撰寫的一篇慶祝以色列建國7週年的電視講稿,還沒有寫完,就於18日過世,享壽76歲。

在那時代,動手術**在技術上成功率很高,紐約醫院的醫生弗蘭克·格倫(frank glenn)建議立刻動手術**,但愛因斯坦堅決拒絕,他表示:「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

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在驗屍過程中,病理學家托馬斯·哈維醫生,未經愛因斯坦的家人允許,私自取下愛因斯坦的大腦儲存,他希望未來神經科學研究能夠發現愛因斯坦那麼聰明的原因。遵照愛因斯坦的遺囑,他身體的其它部分在過世當天就被火化,包括他的兒子漢斯在內,只有12人在場參與簡單的儀式。火化後,骨灰全都撒在附近的特拉華河裡。

愛因斯坦的成就,愛因斯坦成就簡單一點

1 愛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現在物理學方面。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題為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的 建立了狹義相對論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得到了一個重要公式 愛因斯坦質能公式。2 在狹義相對論被提出10年後,1915年,愛因斯坦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學說,並據此推出光在引力場中是沿曲線傳播的,雖然僅僅是...

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蹟啦一件就好啦,求愛因斯坦的生平事蹟以及可以體現他的品質的事情

你這裡強調的是一件事吧 大家可能更多的知道愛因斯坦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但我認為愛因斯坦除了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而外也是個極有愛心的人呵呵 就從簡短的一件事說明吧 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

給老闆的一封信,給老闆的一封信

或許我太年輕,或許我太執著,口直心快,總是會有做錯的事,得罪一些人。但是我絕對是為了工作,為了公司。只是我不會轉彎,不會推脫 有位領導告誡我 做事情,往往做的越多,錯的也會越多。不做事,那就沒有做錯的時候 我不理解,但是後來我發現的確如此。看到有些人遇到事情就推卸責任,遇到難題就打太極,遇到機會就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