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的人物生平,譚嗣同的生平事蹟是什麼?

2021-03-03 21:06:57 字數 4535 閱讀 3300

1樓:陳剛

2023年(清朝同治四年),譚嗣同出生於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衚衕邸第,其父譚繼洵時任湖北巡撫。

2023年(同治九年),譚嗣同五歲,時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蹟般復活,故名「復生」。

2023年(光緒元年),譚嗣同10歲時,拜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在歐陽中鵠的影響下,他對王夫之的思想發生了興趣,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他讀書務求廣博,好講經世濟民的學問,文章寫得很有才華。

他對傳統的時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課本上寫下「豈有此理」幾個字。他仰慕那些鋤強濟弱的草莽英雄,曾和當時北京的一個「義俠」大刀王五結交,二人成為生死不渝的摯友。 2023年(光緒三年),譚嗣同在瀏陽與唐才常訂交,他又師從塗啟先,系統學習中國的典籍,開始接觸算學、格致等自然科學。

此後又到蘭州,在他父親的道署中讀書。

2023年(光緒十年),譚嗣同離家出走,遊歷直隸(今河北)、甘肅、新疆、陝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山西等省,觀察風土,結交名士。

2023年(光緒十四年),他在著名學者劉人熙的指導下開始認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華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時又廣為蒐羅和閱讀當時介紹西方科學、史地、政治的書籍,豐富自己。 2023年(光緒二十一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時年30歲的譚嗣同在家鄉滿懷憂憤,即努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並在家鄉組織算學社,集同志講求鑽研,同時在南臺書院設立史學、掌故、輿地等新式課程。

2023年(光緒二十一年)5月2日,康有為聯合在京參加會試的1000多名舉人上書清**,要求拒和、遷都、變法。深重的民族災難,焦灼著譚嗣同的心,他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義憤填膺,堅決反對簽訂和約,對清**「竟忍以四萬萬七千萬人民之身家性命一舉而棄之」的妥協行徑極為憤慨。在變法思潮的影響下,開始「詳考數十年之世變,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計。

他感到「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者」,必須對腐朽的封建**制度實行改革,才能救亡圖存。

2023年(光緒二十二年)2月,譚嗣同入京,結交梁啟超、翁同和等人。 2023年(光緒二十二年),譚嗣同旋奉父命,入貲為江蘇候補知府,在從北京去江蘇任職的途中游歷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後在南京候缺期間,開始創作著《仁學》。

2023年(光緒二十三年)1月17日,譚嗣同寫成其重要著作《仁學》,它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 2023年(光緒二十三年)2月,譚嗣同回到湖南,在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的支援下,與唐才常等倡辦時務學堂,他首先加強了時務學堂中維新派力量。自己擔任了分教習,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習,協助任總教習的梁啟超,在教學中大力宣傳變法革新理論,「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多言清代故實,臚舉失敗」。

孔子改制、平等、民權等學說由此而乘風揚波,日益恢張。他還把《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含有民族主義意識的書籍發給學生,向他們灌輸革命意識,使時務學堂真正成了培養維新志士的機構。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初,譚嗣同建立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抨擊舊政,成為維新運動的激進派。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緒頒佈《定國是詔》,決定變法。同年8月,因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的推薦,譚嗣同被光緒帝徵召入京。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5日,光緒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 次日,光緒又召見他並說:「汝等所欲變者,俱可隨意奏來,我必依從。

即我有過失,汝等當面責我,我必速改。」光緒帝變法的決心和對維新派的信賴使譚嗣同非常感動,覺得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已經在握。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底光緒帝去天津閱兵時,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謀,發動兵變,廢黜光緒帝,一舉撲滅新政。譚嗣同密會袁世凱,要袁帶兵入京,除掉頑固派。袁世凱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榮祿,然後率兵入京。

袁世凱於二十日晚趕回天津,向榮祿告密,榮祿密報西太后。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發動政變。慈禧連發諭旨,捉拿維新派。譚嗣同聽到政變訊息後並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

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 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於2023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

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並稱「戊戌六君子」。

2023年(光緒二十五年),他的遺骸運回原籍,葬在湖南瀏陽城外石山下。

譚嗣同的生平事蹟是什麼?

2樓:易書科技

戊戌變法進行到高潮時,由於袁世凱的告密,導致譚嗣同**。

為振興祖國而獻身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公元2023年3月10日出生於北京。他生長在一個世代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受過嚴格的封建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其父親譚繼洵曾官至湖北巡撫。

譚嗣同從小胸懷大志,為人瀟灑,文章新奇開放。父親向來為人謹慎經常教育他,因此父子倆關係比較緊張。譚嗣同從10歲起即從師於篤好經世之學的歐陽中鵠,後在著名俠客大刀王五門下學藝。

他鄙視科舉,好今文經學,很欣賞顏元、龔自珍、王夫子、黃宗羲等人的著作。自公元2023年起,他開始漫遊了西北、東南各省,行程達八萬餘里。這不僅使他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也使他親眼目睹了下層人民飢寒交迫的悲慘生活,從而產生了挽救民族危亡,為振興祖國而獻身的念頭。

公元2023年,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譚嗣同受到極大刺激。他憤而賦詩曰: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公元2023年春,譚嗣同在北京結識了梁啟超,極受梁啟超的讚賞。他對康有為的變法主張非常欽佩,自稱是康有為的「私塾**」。此後,他積極投身於維新變法運動之中,並於公元2023年初,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仁學》。

在《仁學》中,譚嗣同把矛頭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號召人們衝破封建倫常的羅網。公元2023年初,譚嗣同回到湖南。他主持時務學堂,創辦南學會,出版《湘報》,每次集會,都有數百人前來聆聽譚嗣同的慷慨陳辭,很快使湖南成為維新運動的重要基地。

軍機四卿

公元2023年6月,光緒皇帝下詔變法。受維新大臣徐致靖的舉薦,譚嗣同被徵入京參與新政,授予四品卿銜,在軍機處任職。與楊銳,林旭、劉光第時稱「軍機四卿」。

譚嗣同喜出望外,為了報答「聖恩」,他不顧「殺身滅族」的危險,不辭辛苦地積極推行新政。光緒皇帝準備召開懋勤殿,設定顧問官,命譚嗣同起草聖旨,並要求穿插一些前代的典型事例,說自己將親自到頤和園去請示慈禧皇太后。譚嗣同退朝後對別人說:

「我這才知道皇上一點權力也沒有」。

當時榮祿是京師的總督,袁世凱以監司身份在天津練兵。光緒皇帝下詔提升袁世凱為侍郎,並要他到京師朝見。

光緒皇帝兩次召見了擁有兵權並表示過擁護維新的袁世凱,引得頑固派舉朝驚駭。一些守舊的大臣紛紛到慈禧太后那裡去告狀,慈禧的親信、當時的直隸總督榮祿連忙調兵遣將以備不測。外面紛紛傳說榮祿將利用光緒皇帝到天津閱兵的機會廢掉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感到處境危機,於是向楊銳下了一道密詔,其中光緒皇帝以緊迫的語氣向楊銳敘述了自己的皇位很難保住,慈禧太后隨時都會對他下毒手,希望楊銳等維新人士採用新的辦法使中國轉危為安、化弱為強,不要違背慈禧太后的意思,明確表示出自己試圖找到一個折衷的方法,使變法繼續進行下去。

不願意逃跑的志士

維新人士聽了痛哭流涕。此時,譚嗣同自告奮勇去充當說客,勸說袁世凱舉兵,殺榮祿、錮慈禧、救光緒、護新政,結果反遭袁世凱的出賣。政變發生時,他同梁啟超正在寓所苦籌辦法。

當搜捕康有為的訊息傳來,譚嗣同鎮定自若,從容地對梁啟超說:「以前我們沒有辦法救皇上,現在我們沒有辦法救康先生。我是不怕死的,就讓他們來捉拿吧!

」梁啟超勸他一起逃跑,他執言不肯,反勸梁啟超說:「如果沒有人躲過這次災難,將來也就無人繼承我們的變法大業,如果沒有人因變法而死,我們也就無法報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其後,譚嗣同又與大刀王五策劃營救光緒皇帝,但由於事起倉促,計劃落空。

這時,譚嗣同的處境已十分險惡,許多人勸他出走,都被他一拒絕。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諸自嗣同始!」他決心為變法流血犧牲,以此來喚起民眾的覺醒。

英勇就義

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在獄中,他撫今追昔從容自若,用煤渣在牢房的牆壁上欣然題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清**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譚嗣同和林旭、劉光第、楊銳、康廣仁、楊深秀斬首於北京菜市口刑場,史稱「戊戌六君子」。在行刑前,譚嗣同橫眉冷對,正氣凜然,面對屠刀,他面不改色,對著上萬名圍觀者大聲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這使得劊子手不寒而慄,使在場觀眾為之震撼。這年譚嗣同才33歲。

譚嗣同死後,大刀王五收殮了他的屍首。次年,他的遺骸運回湖南瀏陽,安葬於城外石山下。後人為了表示對這位維新志士的敬慕,在墓前華表上刻下這樣一副對聯:

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

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

譚嗣同的死表現了愛國志士們為了國家的強盛而不惜犧牲生命的英雄氣概,同時也說明了改良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想要求得富強,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陳執中的生平簡介,蔡確的人物生平

陳執中 990 1059 字昭譽,名相陳恕之子,北宋洪州南昌 今屬江西 人。真宗時以父蔭版為祕書省正字。累遷 權衛尉寺丞,知梧州。後歷知江寧府 揚州 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 1038 同知樞密院事 宋宰輔編年錄 卷四 慶曆元年 1041 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陳宇的人物生平

1973年生於吉林省四平市。1991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並於1991.9 1992.7在河南省信陽陸軍學院軍回訓一年答,199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並得到保送本院研究生的資格。1996.9 2001.7 在張鴻志教授的指導下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分子系...

張海燕的人物生平

1982年畢業於bai大慶石油學院煉油du工程專業獲工學士學位zhi。從dao教以來為本科生講授 內化工原容 理 管式加熱爐 化工過程概論 等課程,為碩士研究生講授 分子熱力學與平衡分離 化工系統工程 課程。教學上承擔了多項教學改革專案,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項 負責的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