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採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為了什麼

2021-03-03 21:06:57 字數 6244 閱讀 8554

1樓:寒情男孩

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集權,使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為了鞏固劉氏江山,漢初統治者實行分封制,分封同姓王到各地做諸侯.到漢武帝時,這些諸侯國的勢力相當強大,嚴重威脅到**的統治.為了加強**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

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武帝還找藉口,逐漸削減侯國,將權力收歸**.這樣,逐漸解除了諸侯國的威脅,加強了**集權,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在財政經濟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的經營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從而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的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加強了**集權的經濟勢力,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西漢初年,諸子百家各派人物非常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對**集權很不利.漢武帝為改變這種局面,接受了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並在長安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學.從而使漢武帝完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統.儒家學說從此被作為封建正統思想而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推崇.

與此同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局面,因而不利於學術交流和文化發展.

漢初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強大的騎兵部隊,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戰爭經歷了較長時間,其中大規模的戰役有三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戰役,具有決定性意義.經過這次戰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從而實現了軍事上的大一統.

漢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軍事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漢武帝時,採取了一系列加強**集權的措施,是什麼?

2樓:雲想衣裳花

改革中樞體制。a.建立中朝。

為削減丞相權力,由皇帝身邊的較低階的親信官吏和侍從人員組成「中朝」,形成一個宮內決策機構,也稱為「內朝」。依靠內朝,削弱相權。b.

設定刺史與司隸校尉。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把全國劃為13個州,各州設刺史一人,定期巡視所部郡國,監察各郡官吏和地方豪強的行為,保證**政令的貫徹。在首都所在地設司隸校尉,糾察京師百官。

c.《推恩令》與《附益法》。將諸侯國越分越小,不許諸侯王招結賓客,削減諸侯國的力量。

d.加強法制。增補《漢律》,重用「酷吏」。

3樓: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七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建立了漢族皇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內政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

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但是一般認為他利用儒學敦化民風,同時採用法術、刑名鞏固**的權威,即是所謂的「表儒裡法」。

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相當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所以,他在繼續推行景帝時各項政策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強化**主義**集權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頒行「推恩令」,使諸侯王多分封子弟為侯,使王國封地被分割,以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權,鞏固了皇權的神聖地位;再設定十三部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在軍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權,充實了**的軍事力量;在經濟方面,整頓財政,頒佈「算緡」、「告緡」令,徵收商人資產稅,打擊富商大賈;又採取桑弘羊建議,將冶鐵、煮鹽收歸官營,禁止郡國鑄錢;設定平準官、均輸官,由官府經營運輸和**,大大增強了國家經濟實力。同時興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實行「代田法」,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思想方面,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了中國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後世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開發,他確立了察舉制度,是中國有系統選拔人才制度之濫觴,對後世影響很大。

對外關係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前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作戰,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匈奴威脅,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並消滅了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使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

漢武帝晚期由於連年對匈奴和西域用兵,並由於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天漢二年(前99年),齊、楚、燕、趙和南陽等地均爆發了農民起義。漢武帝曾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

通過連年的戰爭開闢西域、東征朝鮮、將閩越、蜀及百越等蠻族融入中華民族中。

晚年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藉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家庭陳廢后

衛皇后戾太子劉據

衛長公主(當利公主)

陽石公主

諸邑公主

王夫人齊懷王劉閎

李姬 蓋長公主(鄂邑公主)

燕刺王劉旦

廣陵厲王劉胥

李夫人昌邑哀王劉髆

尹夫人(尹婕妤)

邢夫人(邢娙娥)

趙婕妤(鉤弋夫人)

漢昭帝劉弗陵

4樓:匿名使用者

哥們是初一的吧.

1.實施"推恩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統一政治2.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3.統一貨幣,收回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統一經濟4.北伐匈奴.統一軍事

5.開闢"絲綢之路"發展外交與經濟

5樓:匿名使用者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集權,等等

漢武帝在政治上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6樓:阿沾

1、頒行推恩令

推恩令,漢武帝為了鞏固**集權,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諸侯國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武帝頒佈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朝廷不用貶斥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國自己分崩離析了。在此之後,侯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封地過大問題。

2、加強**集權

為加強**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

3、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檯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4、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漢武帝在位期間(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與**集權。在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立太學。對外,漢武帝採擴張政策,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

此外,還有創設年號、頒佈太初曆等舉措。但他崇信方術、自奉奢侈,兼以窮兵黷武,引發統治危機,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後因對外擴張受挫而頒《輪臺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

漢武帝的歷史影響深遠而複雜,評價亦存爭議。死後諡號孝武皇帝,宣帝時上廟號世宗。其事蹟見《史記》、《漢書》,其軼事多見《漢武故事》  。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臺上獨領**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裡」。

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7樓:淚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直接經營運輸和**;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加強**集權

為加強**集權,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佈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權)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

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權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權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後,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權,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

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權。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檯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漢武帝削弱丞相的權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

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權,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權力。在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

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並非後來追命。

設立刺史

為了進一步加強君主權力,漢武帝用派御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公元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

刺史的地位在當時是相當高的,相當於欽差大臣,而且是常年的,在地方還有自己的辦公地點。就"刺史"名字本身來說,其實它已經具備了這種特點。"刺"即是刺舉,也就是偵視不法,"史"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

用人方針

漢武帝時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過任子制度使子孫當官;有錢人可通過「貲選」當官,如司馬相如;先賢的後裔可以受照顧,如賈誼的兩個兒子就被關照當了郡守。然而,尤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舉、不拘一格。

如皇后衛子夫是從奴婢中選拔出來的。衛青、霍去病分別是從奴僕和奴產子中選拔出來的。而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嚴助、朱買臣等人都是從貧苦平民中選拔上來的;御史大夫張湯、杜周和廷尉趙禹則是從小吏中選拔出來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漢武帝任用的一些將軍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音:jin'mi'di)這樣一位匈奴的俘虜在宮中養馬的奴隸,竟然與霍光、上官桀一齊被選拔為託孤的重臣。

這些情況說明漢武帝選拔人才是不受階級出身與民族差別限制的。

漢武帝用人標準是惟才是舉,其在位期間曾於元光元年及元封五年兩次頒佈求賢詔。「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者,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意思是隻要願為漢朝事業奮鬥,有藝能、有才幹的人,能為將相和可以出使遙遠國度的人都可任用。

正因如此,漢武帝時人才濟濟。班固就驚歎地說:「漢之得人,於此為盛!」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值得認真研究的。

罪己詔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給百姓造成了痛苦,從此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白內心悔意。這就是《輪臺罪己詔》。

這份詔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詔。

漢武帝鞏固統一採取了什麼軍事措施

1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佈 推恩令 消弱王國的勢力,加強 集權.2 經濟上,鹽鐵官營,統一鑄幣.3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4 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匈奴對北部邊境的威脅5 對外關係上 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絡.軍事措施對外攻打匈奴,不再實行和親...

關於跑步的一系列問題,關於離婚的一系列問題。

1.傷筋動骨一百天,我建議你抓緊 為不引起做廣告的嫌疑,在這不說藥名。護膝可以不帶。2。樓上說那幾種鞋子,只適於慢跑,跑長了,腳底特別累,我建議你穿十幾塊錢的 飛躍 跑鞋,以前訓練的時候,全穿這個,鞋底和你教官所穿的一樣。3.看個人習慣,最重要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一般的節奏是一吸二呼。建議買專業慢...

漢武帝採取了哪些措施實現大統一局面

1。政治上採bai用主父du偃的建議,頒佈推恩令,zhi削弱諸侯國勢力 dao.2。經濟上中專 央統一鑄造 屬五銖錢,鹽鐵官營 3。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長安建立太學,以儒家五經為教材,推行儒學教育 4。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解除匈奴對西漢的軍事威脅 5。任人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