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在位時出現文景之治,西漢達到鼎盛這句話對嗎

2021-03-03 21:05:34 字數 4653 閱讀 3253

1樓:匿名使用者

「文景之治」指的是漢武帝的父親和爺爺,漢文帝與漢景帝在位時出現的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穩定局面,與漢武帝沒有關係,漢武帝是利用了「文景之治」的成果,達到了北擊匈奴等政治成就。

2樓:耿曼語後高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戰國時期位於山東境界的是(魯國)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商鞅變法建立(土地私有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秦始皇在地方是推行(縣制)

西漢都城是(長安)東漢的都城(洛陽)秦朝的都城(咸陽)(長平之戰)之戰使秦國興起(鉅鹿之戰)之戰使秦國滅亡(前221)年秦國興起(前206年)秦國滅亡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史稱(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光武帝末年

到底漢武帝是鼎盛時期還是文景之治是鼎盛時期

3樓:匿名使用者

文景之治奠定了鼎盛的基礎,漢武帝時期漢朝真正達到了鼎盛。

4樓:匿名使用者

文景之治

所屬朝代: 漢代

文景之治是西漢文帝,景帝兩代40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的「盛世」。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母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后死,諸呂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恆為帝,在位23年。

漢景帝劉啟是文帝太子,母為竇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16年。

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后都著力於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文景兩帝相繼即位後,又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這便是歷史上所稱的「文景之治」。

光武中興

所屬朝代: 漢代

劉秀更始三年(25)夏,在鄗縣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鄉內)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為高邑,次年定都洛陽,建立東漢政權。之後4年,指揮軍隊鎮壓赤眉等農民起義軍,削平各地割據勢力。

在位期間,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建武二年至十四年(公元26~38)頒佈6道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戰爭期間被賣為奴婢者免為庶人,未釋放的官私奴婢必須有基本的人身保障。建武十一年,連下三次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

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組織軍隊屯墾。簡政減吏,裁併400多縣。

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加強**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

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因此劉秀統治時期,史稱「光武中興」。

開皇之治

所屬年代: 隋代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一面躬行儉樸,一面採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由於他明白到「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持久的」之道理,所以由他輔政時開始,就提倡生活節儉,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織成的衣領,居然搜遍宮殿,都找不到。

這種躬行節儉,使人民的負擔相應得到減輕,而且有利於各項措施的推行。 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

**政制行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內侍)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制;地方政制由州、郡、縣**改為州、縣兩級行政制。同時,又採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於農,府兵在農時耕種、閒時練兵,輪番宿衛,或臨時調遣。其次是廢除魏晉南北朝以來維護世族豪門權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門閥制度。

任用**不限門第,唯才是舉,通過考試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節儉,整飭吏治,曾派人巡視河北五十二州,罷免**汙吏二百餘人,又裁汰地方冗員約十分之三。他還寬簡刑法,刪減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簡要,「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經濟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實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婦女則分露四十畝。又減免賦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齡為二十一歲,受田仍是十八歲,服役少三年。

又改每歲三十日役為二十日,減調絹一匹(四丈)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編訂戶籍,以五家為保,五保為閭,四閭為族。開皇初有戶三百六十餘萬,平陳得五十萬,後增至八百七十萬。

為積穀防饑,故廣設倉庫,分官倉、義倉。官倉作糧食轉運、儲積用,義倉則備救濟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設,在原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開鑿廣通渠,自大興引渭水至潼關,以利關東漕運。

學術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廣求圖書。他有鑑於長期戰亂,官書散佚,所以下詔求天下之書,凡獻一書縑一匹。經

一、二年,圖書大備,整理後凡得三萬餘卷。為廣置人才,文帝又開科取土,並設秀才科,開後世科舉制之先河,也促進了教育、文學的發展。為明全國教化,恢復華夏文化之正統,文帝下詔制訂禮樂,以提升國家的文化素質。

軍事方面,鑑於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時侵擾北周、北齊。故隋立國後,隋文帝便派將兵攻打突厥,後來更採用離間分化策略,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彼此交戰不已,隋則得以消除北顧之憂。 正由於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統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間,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庫充實,外患不生,社會呈現了一片繁榮,歷史稱為「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

所屬年代: 唐代

唐太宗登位以後,從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以隋亡為鑑,密切地注視著民心、民情和民意,緊緊地團結周圍的文武大臣,先後實行了一系列比較開明的政策:減少苛捐雜稅,不過分奴役和壓迫農民;嚴懲**汙吏,獎勵功臣良將;重視科舉取士,選拔統治人才;革除弊政,勵精圖治;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不斷改進統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經濟和文化也隨之得到較好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所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

史學家們把這一段歷史時期譽之為「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所屬年代: 唐代

武則天死後,過了幾年,唐玄宗即位。唐玄宗前期年號「開元」(公元713—741年)。

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時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亦滿」(《元次山集》卷七)。據杜佑《通典》所記:

「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過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

每店皆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指荊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裡,不持寸刃」。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榮,道路暢通,行旅安全。

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口45431265,比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這時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史稱「開元盛世」。這是唐朝的極盛時期。

康乾盛世

所屬年代: 清代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於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全國人口突破一億,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突破三億。 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統治者勤政的結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的結果。

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 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一種觀點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康熙年間,對俄作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割讓領土,如果是盛世卻割讓領土真是匪夷所思。無獨有偶,同樣處於「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間,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

而且在康雍乾三個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做了什麼?製造了一波又一波的*****,康乾數次下江南奢靡遊玩,自雍正起又耗盡民脂民膏修建圓明園。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發展,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略者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軍隊卻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這個地步,真是無恥之尤。

康熙年間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潛書》裡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

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中國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蠻人」時代(見馬嘎尼的中國行記)。

5樓:未央舞

都不算,西漢真正的鼎盛時期是「昭宣中興」。

所謂「中興」,是針對武帝后期的「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而言的,武帝時期雖然在軍事上空前強大,但由於連年出兵及武帝個人奢侈的作風,加之後期天災人禍不斷,從而導致亂民迭起,出現了很大的社會危機。

而「文景之治」在內政、經濟上的成績的確十分出色,但對外關係終究不及武帝之後強勢。

昭宣時期,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由於武帝晚年輪臺悔過,重新又回到「修養生息」的路子上,昭宣時期忠實地繼承了這一國策,從而使得百姓充實、民安其業,國內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恢復。

同時,昭宣時期的對外關係,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由於武帝時期打下的基礎,此時西漢對匈奴佔盡優勢,本始二年的北伐令匈奴損失慘重,匈奴內部更是**為兩部,南匈奴單于呼韓邪降漢,北匈奴單于在元帝時期被漢軍斬殺。除了匈奴,烏桓、烏孫、羌及西域各國也都服屬漢朝,西域都護的設定也進一步加強了漢朝對西域的控制以及互相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

所以,從內政和外交綜合評價,昭宣時期才是西漢的鼎盛時期,正如班固所贊「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西漢時期漢武帝的兒子真的造反了嗎

太子並沒有造反 是被誣陷的 後來漢武帝很後悔 漢武帝時期西漢的強盛表現在哪些方面?知道的幫個忙吧 西漢漢武帝時期侯爺列表 漢武帝時期,王爺列表如下 臨江閔王劉榮 無後 河間獻王劉德 其子為河間共王劉不周 臨江哀王劉劉閼於 無後 魯恭王劉餘 其子魯安王劉光 江都易王劉非 其子江都王劉建 膠西於王劉端 ...

為什麼漢武帝統治時期是西漢的強盛時期

因為漢武帝成就了漢朝的大一統,使國力強盛起來。為什麼漢武帝時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當然是漢武帝 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被稱為 文景之治 但正是因為有這2個皇帝的奠基,才出現了漢朝最強盛的時期 漢武帝時期 評定歷史上某個時期的強弱與否,無外乎是看該時期的軍事,經濟,政治 清明...

漢武帝加強封建「大統一」的措施及西漢初期經濟的發展情況

非專業,讀的書多出自呂思勉先生。武帝時同文景不同,海內已無反側,對內可以著力謀求一個長治久安之策。主要的問題 一個是生計,一個是教化。衣食足而知榮辱,生計問題,自然在教化之先 而要解決生計問題,又不過平均地權 節制資本兩途。最能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是哪一家的思想?言平均地權和教化者,莫如儒家,言節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