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短亭,送了一程又一程下聯,長亭與短亭的區別?

2021-03-03 20:27:10 字數 3164 閱讀 5567

1樓:橘貓

《宿命》

演唱:少司命/critty

作詞:落雁知秋

作曲/和聲編寫:少司命

和聲:critty

一夜風雪回塞外

2樓:匿名使用者

大樹小樹,載了一株又一株。

3樓:莫問

上午下午,答了一題又一題

長亭與短亭的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亭是修在路邊供旅人休息的地方,五里修一短亭,十里修一長亭,所以**戲劇裡常有「十里長亭相送」之類的話。在這裡,「長亭更短亭」就是指送了一程又一程。形容友情深厚,依依不捨。

而在長亭送別的習俗,則源於「亭」與「停」的諧音的緣故。在長亭送別,有挽留遠行者之意。

5樓:匿名使用者

長亭短亭,是古人離別的地方。有亭就有楊柳,柳絲有多長,離人的愁緒就多長。柳絮飄落,離人的眼淚也就灑落。馬嘯嘯,路迢迢,友人將去,折一支楊柳送別,便將一縷真情的思念帶走了。

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鄉下人為謀生而奔波跋涉,長亭短亭只是途中的歇腳之處。沒有詩情,也沒有畫意。但倘若途中沒有這長亭短亭,鄉下人會覺得活著更沉重。

累了,歇歇吧,喝口茶,抽口煙,有瓦遮頭,有大樹擋蔭,即便風大雨大或是烈日當空,也能悠悠然坐於亭內。所以鄉下人直接叫它風雨亭。

曾幾何時,中國社會從農耕時代一下子踏入了現代化時代。汽車、摩托車從早到晚飛躥而過,誰還在意路邊那座落寞孤單的風雨亭?風雨亭逐漸在人們的眼中頹敗了,那吟詠了千年的離愁別緒的意象也模糊不清了。

但如果你曾經歷過鄉間的長途跋涉,徒步或挑擔,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風雨亭。

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八歲,剛讀書吧,我媽去離派潭圩十幾公里的樟洞坑挑炭。炭是給新廟碼頭那間貨棧挑的,一百斤才幾角錢。當醫生的父親掙不了幾個錢,母親只好去挑炭。

我雖年小,不忍心母親的辛勞,就說,我去風雨亭那裡接你吧。風雨亭離圩裡大約十里路,我挑一擔空畚箕上路了。那時的山路彎彎扭扭,河邊長滿了野生龍眼樹。

河流湍急,河邊躺著無數巨大的石頭,流水奔湧過去激起沖天浪花,發出陣陣巨響。路上行人很少,我有些害怕。走到風雨亭時,累得腳都軟了。

我在風雨亭的石凳上坐著,亭裡有三三兩兩的路人。亭在去靈山與高灘兩條路的交叉之處,亭邊有一棵巨大無比的楓樹,亭裡有一位老伯,身邊放一隻黑色的茶罐,幾隻粗瓷碗。還有幾隻玻璃缸,缸裡裝著自制的糖果、豬籠餅,還有炒花生。

路人在喝茶,吃花生,在談笑。一大碗茶只需一分錢,但我袋裡沒錢,只好望茶止渴。

母親一行十幾個人挑著重擔來了,坐在風雨亭裡歇腳。她們大都是圩裡的經商人家的眷屬,公私合營後無事可做,就一起去挑炭。我從母親的擔子裡了揀了一些炭放在我的畚箕裡,算是替母親分輕擔子了。

其他婦女都稱讚我,說我孝順。起初挑起來很輕,走了不遠便覺得越來越重,後來走也走不動了。只好又把炭揀回母親的擔子裡。

那一次,讓我愧疚了一輩子。

六八年我高中畢業,下鄉到白水寨腳下的上九陂村,常常經過風雨亭。那亭有些破舊,只是很少見有人在那歇腳,也不見擺茶攤的老人。當時農業學大寨,去投圩要大隊寫證明,誰還有閒心在風雨亭閒坐呢?

沒多久,那棵大楓樹忽然有一天給鋸掉了,聽說是當地生產隊把樹賣給增城船廠,把在路邊站立了數百年的大楓樹鋸倒了。後來連那風雨亭都給拆了,把磚瓦搬回村去蓋豬舍。那風雨亭是從前那些熱心鄉紳蓋的,樹也是幾百年就長在那裡的,在封建年代,無論貧窮或饑饉,也不會有人夠膽把風雨亭拆了賣了。

再走幾里路,在高灘石嶺坳還有一座亭,我在亭裡歇過。亭裡的牆壁上用毛筆寫滿了直行字,起頭是派北鄉人民**公告,有十幾條內容,現在記不起來了。署名是派北鄉鄉長朱森。

派北鄉是土改年代的編制,早就不存在了。我常常在圩裡見到這位從前的鄉長,穿一套四個口袋的**,一臉的嚴肅。他寫的公告很規範,字型也很大氣瀟灑,成了風雨亭裡的一道風景。

他甚至穿過河裡的激流,爬到河中心的巨石去寫。據說有輕度的抑鬱症。他甚至在圩日站在街邊的騎樓下發表報告,讚揚**,抨擊**。

朱森文革後期被**致死。每逢經過那亭,我總要望一眼那些毛筆字,想起那位行走鄉間的失意革命者。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我居住的派潭圩周圍鄉間村野的道上,還有好幾座風雨亭。在玉枕大逕坳,在小埔的路途,在溪東的高陂頭,在小逕坳……這些亭我都曾歇過腳。我的岳父是個愛國商人,他在派潭圩老街開的布匹店成了小逕游擊隊的聯絡處。

岳母說她曾多次送糧食衣服去小逕遊擊根據地,一次挑著兩個裝滿大米的大酒埕,在風雨亭歇腳時,差點被國民黨保安隊發覺了。所以那座亭便帶有了紅色的記憶。

可惜這些亭都消失在時光的塵埃裡了。

幾年前我寫《人間正果》一書時,曾多次登臨過正果坳。古時交通不便,羅浮、蘭溪、水圍一帶至正果圩必經於此。離正果圩也是幾里路,山坳處還留著一座行將圮毀的述志亭。

據舊增城縣誌亭榭篇記載:

述志亭,在牛都正果坳,王德元(鄉紳)及子獻書手捐資建亭,兩端樹木夾道,一帶陰森。知縣黃光周、張星輝俱給示禁盜砍。徐學使琪曾捐廉飭縣儒學種梅亭畔,今已成林。

後有名人留詩亭內,其中較顯著的是東莞探花陳伯陶的父親陳銘圭遊羅浮山歸途過此坳亭時的一首詩:

才別朱明四百峰,

小亭高跨憩遊蹤。

含來宿雨千般翠,

帶得歸雲兩岫濃。

渴濟相如聊試茗,

倦扶莊叟合支筇。

出山漫笑泉還濁,

一道飛流化玉龍。

亭的兩邊石柱還有一副長聯,可惜模糊不清。當年修建時可能較為堅固,所以至今仍保留著大概原型,只是亭面的瓦桁已破敗不堪了。亭邊有棵古樟樹,五六個人都合抱不過來,據傳已有上千年曆史了。

上下山的石板小路兩旁的古樹已基本蕩然無存了,我上山時,途中有幾棵剛砍不久的巨大樹樁,而周圍則種滿了桉樹。

我想尋找兩位知縣禁盜砍山林的石碑刻文,但找不到。我倒是記起另一位地方官的一句禁砍伐的著名碑文: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可惜現在早已經沒有這樣酷的地方官了。

這座亭,也許是增城境內最後有文化氣息的風雨亭吧。縣境內還有很多其他的亭:菊坡亭、觀瀾亭、津亭、慕德亭、來鶴亭、敬一亭……這些亭建築端莊高雅,大都是紀念某些名人志士,其文化道德意義遠勝於實際意義。

近幾年,我看見許多園林景區甚至私人庭院內,依樣畫葫蘆地建座涼亭做點綴,大都是不倫不類,附庸風雅。

孤亭得小憩,

暮景含餘清。

宋·蘇軾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景物。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心情。長亭送別,折柳相贈,以致把亭邊的柳枝都折光了,這是一個時代最高的情感境界。

而風雨亭在呵護了一代又一代生命的艱險行程之後,行將被歲月的風聲雨聲淹沒,成為鄉村河流山巒的一段記憶。

長相思 山一程,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的全詩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的全詩 長相思 山一程。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長相思.山一程 的意思!翻譯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

陪我走一程的人有多少歌名,能陪我走一程的人有多少願意走完一生的更是寥寥是什麼歌曲

終於等到你 電視復劇 咱們結 制婚吧 主題曲 張靚穎 詞 陳曦 曲 董鼕鼕 到了某個年紀你就會知道 一個人的日子真的難熬 漸漸開始嚐到孤單的味道 時間在敲打著你的驕傲 過了某個路口你就會感到 徹夜陪你聊天的越來越少 厭倦了被寂寞追著跑 找個愛你的人就想託付終老 能陪我走一程的人有多少 願意走完一生的...

「不如歸去」出自哪一首詩詞,「離家一程遠一程」出自哪一首詩詞

出自 念奴嬌 梅 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是一首詠物詞,是詠梅花的。梅花臘月發花 多白色,也有紅色者,以堅貞耐寒著稱,歷代文人多詠之。詞的上片寫梅之風韻,詞的下片寫梅之遭遇,映帶作者身世。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 今山東濟南市 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